王高与王高塔
一
公元2011年1月15日,览《寿光日报》A3头条,王高塔与慈化寺已正式批准复建。观此消息,至为欣喜!
王高塔与慈化寺复建,多年来,若干届田柳(王高)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均做过大量工作,市人代会、政协会历年多有提案,多有呼吁,市委、市政府亦多次做过复建决议,亦为王高人、寿光人盼望、渴望已久之事,今日终有重大进展,岂有不欣不喜之理?人民呼吁之事,终有履现,实为一方人民之幸。
王高塔、王高村、王高镇俨为一体,不可分也。王高之地,实为久矣。王高村、王高镇实为寿光历史重镇。王高之昨日、之前日,实为辉煌之至!
古者寿光城至北海之途,途古城、途王高、途黑冢、途羊口,王高乃寿城至羊口必经之地,“王高街,三里长”,是久响于邑人耳中之语。
王高之王,是中国历史中至高之称,如帝王者。王字在中国文字中之产生,乃弥、沐先民所创“不纳柄之斧钺”(最高权力的象征);王高之地,实为伯益所作《山海经》所记“少昊之国”之核心地带;王高之高,通少昊之昊,通皋陶之皋,皋为“皋鸡似凫”之皋,乃为鸟,为东夷人、更为已氏族之族徽(纪台出土之已侯钟上铸有凫之图像);皋之通高,意指古人在郊野水边高地举行祭祀祷告活动之地(王高人皆知,王高塔之所立正立于一块极为高崇之地上,此即不仅塔高,且立塔之地亦高,是为几十里外仍见王高塔之因)。
王高之地乃地处地质年代上渤海南岸最大凹陷、面积1000平方公里之沿海泻湖古巨淀湖的南岸与古弥河入巨淀湖(古海岸)入(湖)海口处,王高、薛家岭(此薛即汉“菑川国薛人”之公孙弘“牧豕海上”之地)一带,是自大汶口文化(距今6000年前后)一直延续至商周秦汉唐宋的重大文化遗址,历年出土有巨量与巨型青铜器,众多陶管井(古称之“伯益作井”之井),大批贝壳币(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及其他大批珍贵文物(惜多未进入政府主管视野)。王高之地实非一般之地也!
二
源于寿光弥河流域嬴姓后的秦皇嬴政(王高古时为秦城乡,亦是最早产盐之地,寿光北部盐业生产系随海侵线北移而逐渐北迁,至商朝时则移至了今双王城一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王朝,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继之后的汉成为迄今为止对中国历史产生最重大影响的王朝(古巨淀湖南岸的王高、台头一带系秦皇、汉武东巡所经之地,亦系汉武“躬耕巨淀”与封侯之地),中国人称之为汉人,中国文化称之为汉文化,中国后世的典章礼制,基本上都源于立世400余年的大汉王朝。
大汉王朝的空前兴盛,它高度的开放性,吸收了当时世界的众多优秀文化,佛教即是其一。自西汉末东汉初佛教得以在中国传行后,作为东西通衢大道的寿光,作为文明史极为悠久的寿光王高,很早就建立了慈化寺。
在佛教寺院文化中,慈化寺之名是最能体现佛教文化的寺名,佛教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大慈大悲、博施济众,而慈化寺之名正极好地体现了佛教这一宗旨。
慈化寺是寿光历史上的着名寺院,王高人皆知,王高塔未毁之前,前来烧香拜佛者远及周边各县,且在今潍坊范围内,寺院有几十米高塔者极为罕见,后世仅存之王高塔亦为寿光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八景”之一,给邑人带来极好的享受与遐思。
三
迄今寿光历史上流传下来被学人称善的民国《寿光县志》关于慈化寺有众多记载。
如《古迹志·寺观》“慈化寺”载:慈化寺在城北三十里王高镇东,古碑二,北魏石刻,惟碑额有“大魏(北魏,385-534)重修慈化寺碑”八字可辨。金慈化寺重塑佛记亦漫灭不可考。寺院遗址久颓,古塔仅有,高数层,昔八景中所谓"王高银塔"也。此记载说明,公元385年立魏前即有慈化寺,而到北魏时又加重修,说明慈化寺立寺之悠久。
如《金石志·北魏慈化寺碑额》载:北魏慈化寺碑额,在城北三十里,王高镇东,大魏慈化寺碑,额等字可辨,余均漫灭不能识。
如《金石志·金慈化寺重塑佛记》载:金慈化寺重塑佛记,在城北王高镇,右碑高四尺一寸一分,宽一尺八寸五分,凡二十五行,行六十四字,正书篆额,姓名年月皆残缺不可辨。
如《艺文志下·刘渊甫“王高银刹”》载明邑人刘渊甫(刘国老后)诗:古塔半天起,隆冬撒飞雪。同云笼孤峻,玉峰耸皎洁。神境会双清,冷风吹冻月。
如《艺文志下·杨廷枚“王高银刹”》载清邑人杨廷枚诗:“古塔峥嵘百尺高,六花妆点脱尘嚣。光芒十里遥银海,皎洁三冬碎玉毫。月照空寒留净宇,僧依冷淡类闲曹。我来领略斜阳外,便是无诗兴亦豪。”
贾效孔着《寿光考古与文物·王高塔》载:王高塔系慈化寺佛塔,寺早已不存,而塔亦在1966年“破四旧”的风潮中遭到破坏。首日底层基座炸毁一半,然塔身三日不倒,再次爆破轰然倾倒,千载名胜,在野蛮行为下毁于一旦。慈化寺初建于何时,无考。民国《寿光县志》载:古碑二,北魏石刻,亦漫灭不可考。寺院遗址久颓,古塔仅存,高数层,昔“八景”中所谓“王高银刹”也。塔被炸毁时,发现塔砖上刻有“雅尔孝造塔”和“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字样。该砖已收藏于市博物馆。王高塔七级八棱,用青砖砌成。塔高32.3米,直径11.3米,周长35.5米,墙厚2.2米。每级砌有圆拱门,顶端覆一蘑菇形石块。门口南北向,正中原有铁佛一尊,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塔南有4石碑,今无存。所记“治平元年”“雅尔孝造塔”似可说明慈化寺中之塔造于1064年,真可谓千年古塔。
四
王高村古称百尺里。乾隆《寿光县志》载:“津枝百尺沟,径直王胡城(今古城)、百尺里,前明亦无足迹矣。”“津枝即指弥河故道。”《王高镇志》载:旧村居洱河畔之形,迄今隐约可见,因住户棋布,村落星散,并有肖家井、李赵庄(以津枝渡口在此,亦称赵家口)、朱家庙子、雷家宅子、西杨疃诸称。明永乐年间,王氏始祖士良由河南安阳县迁至里南高崖地段,继之而来的王氏相并定居,遂取名曰王高。
民国《寿光县志·安志远·百尺沟旧迹》载诗曰:图籍犹传百尺沟,巨洋分派入皮邱。长河纪有枝津出,此日曾无勺水流。近海鱼龙常转徙,千年陵谷总春秋。斜阳依旧残城在,白草黄沙起暮愁。据王冠三老人谓:古尺小于今尺,王高塔32.3米,三十多米合于古尺正为百尺许,故原村谓之百尺里。后又由于慈化寺之塔为寿光至高点,即为最(王)高者,又由于王高乃王姓居高地且衍为大族,而又成为王高村。
寿光稻田官路村人、世界着名佛教艺术家、北京荆山佛教艺术画院创始人、青州龙兴寺重建倡议和捐建者、年届88岁的美籍华人夏荆山居士年幼时亦到过王高塔下,他指出,王高塔依其形制,应为舍利塔,如是,塔下当有地宫和舍利。如此,慈化寺与王高塔之文化价值则更非一般矣。
因于王高之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耸立千年入云天的王高塔之福润,王高历史上即为人杰地灵之地。王高之地是寿光党组织创立初期之地,王高村人王云生是寿光党组织的重要创始人,且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MZD亲为执教的学生。着名的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由王高村青年组成的中队即是八支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他们不朽的贡献。
乱世毁塔,盛世修塔。今天,千载慈化寺,千载王高塔即将重现人间,这是寿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标志,是寿光迈入全省经济前三强的体现,是与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也是与寿光这座旅游城市相匹配的,这是王高人、田柳人、寿光人的福气。我们感谢改革开放带来的国泰民安,我们感谢盛世繁荣带来的文化春天。
- 【上一篇】:霞浦赤岸与日本空海大师
- 【下一篇】:追忆银刹王高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