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开示:
我们应该如何实践修行? 修行,就是在检视自己的缺点。 如果找不到自己的缺点, 那麽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 以及又该如何突破自己。 所以,当有人告诉我们缺点时, 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庆幸。 人生难免遇到困境与不如意的事, 修行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能够时常忆念佛陀与三宝, 让正信的光明与慈悲充塞心中, 自然能够充满勇气与自信, 使困境转变为我们磨练自心的一种工具。 因此,困境其实是我们修行上的导师与良友。 外在的怨敌, 无法将我们抛进无间地狱的烈火之中, 唯有自身的恶念与恶业, 才会将我们引领到三恶趣的苦道之中, 承受无量的痛苦。 因此「善护自心」, 是修行者首要学习的课题之一。
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心, 不要让邪恶的念头影响清淨的本性。 学习自律,善加守护身、口、意三业, 让内心充满平静与安和, 不要让内在澄淨的水镜受到波动与污浊, 儘量使身心轻和自在,这样就是修行之道。 修行就是要接受考验与逆境, 不断征服自己! 保持真心现佛性 修行不是专找自己所喜爱的师父与道场, 养尊处优的自认为是在修法; 修行,就是要毫不留情地, 对治自己的习气与烦恼, 而非流于世俗情面! 什麽是修行?简单地说, 「修」就是思想上改变, 「行」就是行为上改变; 「修」就是改变我们自私的思想与心态, 「行」就是停止一切伤害众生的行为;
所以,修行就是以佛陀的智慧, 作为我们的思想; 以佛陀的慈悲, 作为我们的行为。 什麽是修行? 其实修行就是一种真心。 无论我们在社会上从事任何工作, 都应该以真心与人相待; 如果我们只会戴着假面具, 对人、对事都是以虚伪对待, 失去了真心,也就失去了佛性。 若一个人能够时时保持真心, 就能慢慢找回佛性。 什麽是修行? 就是改善生活模式, 让自己走入一种良善品质的生活模式; 以道德约束自己、以慈爱善待他人, 这样就是最基本的修行。
所以懂得修行,才是懂得过生活的人。 当我们越深入经藏(注2), 越发精进修行的时候, 我们的气质将会有明显地改变; 气质是无法骗人的, 因为修行的内涵, 都会表现在日常的威仪当中。 当我们的内在存有正法的内容与精神时, 将会自然表现于外; 而外在的威仪, 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他人、利益他人。 我们千万不要过分相信「自己」; 容易跌倒的人, 往往都是因为过于相信自己、 太过自以为是。 在修行的路上, 我们一定要依止一位上师、善知识, 善知识的善行与佛学的内涵, 将能引导我们走向彼岸, 也能增进我们修行的力量, 进而利益众生。 我们拜佛的时候, 要将额头碰触地面, 因为大地上的一切, 都是我们生命的父母。
我们要以如此谦虚的姿态, 爱惜、敬重世界, 尊敬他人以及一切生命, 这才是我们礼佛最大的意义。 我们要以此礼佛的心态, 来修持惭愧、谦虚与珍爱一切生命的修行。 将凡心转为佛心 闻、思佛法,进而依教修持, 就是为了使我们了知自己与一切生命, 都有成佛的可能性; 原来一切的生命体都有佛性, 只因被无明覆盖, 才无法亲见那清淨的本性。 我们只要透过佛陀教导的方法, 精进修行,就能开发纯善的本心,豁然开朗。 修行就是要昇华自己, 增进自己的善慧、慈悲与无畏; 让自己向着佛陀的内在发展。 从决定修行开始, 就要加深自我的知识、慈爱与至觉的内涵; 消融自己负面的习性与烦恼, 让心像虚空一般,包容并摄受身旁的一切。
一位成功的佛教徒, 应该朝向完美的人格发展; 完美的人格,应当具备多闻、睿智、 清淨、直率、慈爱、诚信等特质。 佛陀,就是这完美人格的养成者─ 具足大智、大悲与大雄力。 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有魄力地修行佛法, 开阔心量、完成这伟大完善的人格。 众生因为无明烦恼, 而策动三门造作善、恶等行为, 因而形成了「业」。 业就是命运的主宰, 每一个生命都有一股力量在主宰他, 那就是「业力」; 众生就依此业力而流转生死、迷失本性。 修行就是在于消除烦恼、回归真实。 而修行可分为三部分:忏悔、持戒与观慧。 如果希望在修行上有所进步, 就必须先懂得改变自己; 改变过去不良的习惯、改变恶口等不善的言语、 改变不善的念头。 要想尽办法改变自己!征服自己!
- 【上一篇】:【佛学问答】:人執著的根源是什么?
- 【下一篇】:【佛学问答】:如何创造出生命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