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无尘人自静 宝峰禅修品自高
出处: 录入: 上传时间:2014-09-03 13:58:33 点击次数:
释印慈,号翠屏山僧,大学本科学历,俗名孙广茂,1962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自幼聪颖,喜好艺术,青年时期曾就读于青岛工艺美术学校美术专业。1991年,因种种原因而看破红尘在河南出家。1995年,为了精进佛法修为,考入闽南佛学院。毕业之后,曾担任青岛湛山寺副寺,并且到过白山黑水,去过天涯海角,历尽坎坷,道心不退;看遍人情,佛心未泯。现住黄河之畔,玫瑰之乡,翠屏山多佛塔下,任宝峰寺、宝峰观音禅院住持。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玫瑰镇翠屏山西麓的宝峰寺,创建于唐天宝11年(公元752年)。据史书记载,唐代先师慈净和尚开山创业,初名“宝宁院”。金大定3年(公元1163年)重修, 敕赐名为“宝峰寺”,一直延用至今。当时寺院建筑宏伟壮观,四方高僧、文人墨客、骚人羽士云游来此,比肩接踵,鼎盛一时。后宝峰寺历经明清几代扩建,规模逐渐递增。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地藏殿、文殊、普贤、四大天王、观音阁、书房、僚房。寺内还塑有十八罗汉,形态各异、色彩绚丽、栩栩如生。
自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国家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四方信众慷慨乐助、广植福田,于2003年在翠屏东侧山脚下,恢复建成一座宝峰观音禅院。重建的观音禅院,在规模上比原来有所扩展。主殿所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端庄静美、圣洁典雅,其精巧的法像造型、瑰丽辉煌的气势,海内称奇、叹为观止。
观音禅院
观音禅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翠屏山宝峰寺、宝峰观音禅院,自古以来高僧辈出,山下百姓中广泛流传着“寺小名气大,僧少道行深”的说法。2005年印慈法师出任宝峰寺、宝峰观音禅院住持,更使这一说法得到了印证。
印慈法师多才多艺、学识渊博,他不但深谙佛法,而且精通音律、善诗书、丹青、悟禅理,为国内众多寺院里不可多得的“画僧”。印慈的画作题材广泛且均有不俗的造诣,他的人物、花鸟鱼虫栩栩如生,但却对大自然情有独钟,更喜爱和擅长作山水画。鉴于佛学的交流,他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游历名山大川,不仅弘扬了佛法,也积累了写生素材,更为今后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山水画作品没有造作之感,完全是自然景色的流露和体现。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用笔收放自如,笔墨线条飘逸舒展,构思新颖活泼,情景描写返璞归真,更可看出他那淡泊与宁静的心境。
印慈法师不但擅长画画,而且书法也颇具功力,其老辣、飘逸的笔法,给人一种苍劲、隽秀之感。无论是六尺的榜书还是蝇头小楷,都可看出他习练“二王”、颜真卿笔法持日旷久,集历代书法大家之长于一身。他的书法结体严谨,线条流畅富有变化,极具洒脱之美。为了治理荒山、美化环境,而在翠屏山崖壁上书写的三米见方的行书“南无阿弥陀佛”似行云流水,颇具羲之风骨;七米之高的隶书“佛”平整美观而苍劲,给游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印慈法师名声,书画造诣远近闻名,应该说他已很富足。然而,金钱对印慈来说仅仅是符号,他既没有个人消费的需求,更没有存钱的嗜好。他自办了金佛缘翠屏山书画院,向社会免费招收学员,要有不少的费用,需寺院自行解决。翠屏山有近70余间庙舍,维护修缮、众多僧人的日常生活开销等等,仅电费一项每月都是个不小的数目,单靠社会捐赠和香火钱远远不够。另外,印慈还是个极具慈心、爱心、责任心、奉献之心的法师,不仅经常资助村民和失学儿童,还特别关注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每逢节假日或自然灾难等还要解囊相助,他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这些,都要靠印慈的“一支笔”勤奋工作来贴补。2007年5月20日是全国助残日,在印慈法师的带领下该院六位书画家,献出31幅作品捐赠给济南市历下区残联。印慈自己捐赠了一幅《妙香远闻》行书,以勉励残联工作者多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2009年1月19日,以印慈法师为首的山东金佛书画院,又将其精心写就的10幅禅墨新作以及其他居士的多幅作品,分别赠给省残联、省残联福利基金会、市残联的相关工作者,以表示对他们在不同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热情服务精神的崇敬之意。2010年4月4日(白衣阁开光庆典仪式的第二天)上午,印慈法师慈悲为怀、情系社会、体恤民生,积极筹措资金6000余元,为当地300位50至80岁老人买了人身意外保险(每人20元),用实际行动为“银龄安康工程”增光添彩,他的这一义举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据不完全统计,7年多来,印慈法师与山东金佛缘书画院的书画家们,先后向汶川抗震救灾委员会、中国少儿基金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山东省残疾人基金会、复转军人、沂蒙山老区村民等单位和个人捐赠字画1000余幅。省内著名书画家庄庆泉、王君先、副院长姜萍、于永青、康斌、朱福森、杨福成等同仁,积极参加组织的爱心捐赠书画、济困捐款“放食”和“大手牵小手——丹青笔会”等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同与赞扬。
宝峰寺鸟瞰图
宝峰寺鸟瞰图
印慈法师十分珍视友谊,对朋友热情坦诚,从不设防,也不计较个人得失。身残志坚的孟晖,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失去左腿右臂,后用八年时间苦练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在1996年的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中,成为世界上单腿独臂骑自行车行程最长的人。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奋斗精神深深感动了印慈,因书画结缘相识在青岛湛山寺,成就了一段高山流水的佳话。在两人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印慈法师每天都为其做饭,照顾他的生活,一起探讨佛学,一起谈论人生,切磋书画创作。直到孟晖离开,印慈法师还发动僧人和居士为他捐钱捐物,支持他单骑去香港。2010年6月25日,本是老友即将重逢的日子,但遗憾的是印慈法师当天要主持法会特安排弟子菩提代劳,不幸的是孟晖刚到车站就病倒了。在治疗期间,法师因法会无暇顾及,于是,委托菩提日夜照顾,每日详细询问孟晖的病情,而且承担了孟晖治疗医药费用后,还给他送去了4000元现金,并鼓励他要继续自强不息,永远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印慈身在佛门、心系民众,十分关注当地经济发展,在繁忙的佛事之余,深入调研。他写的“大力建设和发展翠屏山风景区”提案一致通过并获得优秀提案奖,他本人也同时被评为平阴县优秀政协委员。为了积极主动地配合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矢志不移的造福当地百姓,印慈又筹集善款6万元,栽种薄皮核桃80多亩,带动和促进了当地林果业的发展。实践了一个出家人融入现实社会,响应当地政府“治理破损山体,建设美丽翠屏”的号召。
印慈法师画作
印慈法师画作
印慈法师是一个具有现代理念的僧人,他不仅精通琴棋书画,而且对许多社会问题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时时用佛家的襟怀、佛学的思想和眼光去观察去思考现实问题。他说:“佛教从不逃避现实,他是直面人生,融入生活的”。另外,对日常生活也有自己的看法,“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对待生活他认为要学会放弃。风来疏竹,风去竹不留声;雁经寒潭,雁去潭不留影。放弃一些无聊的争论,放弃一些陈旧的恩怨,甚至放弃一些不相干的朋友,活在当下,简化生活。
印慈法师的修为已经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境界,他修的不仅是身,更重要的是思想,很多人认为他的修行过于清苦,他却泰然若之。“天下奇观看尽,不如经卷好;世上美味尝尽,无过菜根香”。印慈追求的是精神,只有精神上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而感官的享受只能片刻,无法永恒。“眼前境界转瞬即逝,炎凉看尽无非一时假象,世间诸法缘起性空,玄机参透方显万古真心”。
如今翠屏山上的多佛塔、宝峰寺历经千年,依然折射着大唐盛世的余晖。浓厚的宗教文化积淀,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兴衰。今天的翠屏山,沐浴着和谐社会的春风,在政府的关怀和住持印慈法师的统领下,四面八方信众云集,晨钟暮鼓、佛号梵音,此起彼伏,香火鼎盛、人心所向,成为传经布法、修慧培善、万众景仰朝拜的佛教圣地。恰似两颗璀璨夺目的丛林明珠,镶嵌在美丽的玫瑰之乡翠屏山上,与天地共存,为佛日增辉。
馨香祷祝
馨香祷祝
印慈法师现任山东省平阴县政协常委、平阴县佛教协会会长、平阴县翠屏山宝峰寺、宝峰观音禅院住持、山东金佛缘书画院院长、国际和文化研究传播学会研究员、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