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指舍利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出处: 录入: 上传时间:2014-08-18 09:41:58 点击次数:
生命在线推荐阅读2004年05月16日 佛教在线——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法门寺方丈学诚大法师
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佛指舍利将于五月二十六日莅港供奉。值此这一佛教界的盛事来临之际,本报特约记者专程采访了佛指舍利护送团团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法门寺方丈学诚大法师。
4月24日,细雨蒙蒙。记者因缘得知学诚大法师今日返回法门寺寺院,便即速准备,驱车赶到法门寺。巧遇中国佛协一行十多人来法门寺参观,记者便随团一起参观了法门寺,期间便向学诚法师讲明来意。
佛教讲机缘、因缘。记者因法门寺佛指舍利五月莅港供奉的殊胜因缘,便有了与学诚法师谋面、交流的机缘,这就是所谓的佛缘吧。下午1时30分左右,记者应约来到方丈室,就佛指舍利莅港供奉等相关问题专程采访了学诚大法师。
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当记者谈到佛指舍利莅港供俸的意义时,学诚法师说:我曾于80年代两次来西安,去年因缘来到法门寺接任住持。法门寺是中国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佛指舍利被联合国评定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是佛门弟子心目中最崇高的圣物。法门寺佛教文化底蕴的深厚,有待于我们去挖掘、去研究、去开发。从法门寺佛教文化的底蕴来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从法门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地位来看,法门寺的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凝结了一脉相承的民族之魂。二00四年是香港回归祖国七周年,也是香港实施佛诞公众假期六周年,这次佛指舍利莅港供奉,是佛教界的一大盛事,意义将更加深远,香港佛教与大陆佛教同根同源,一脉相承。香港是大陆佛教与世界佛教交流的窗口,此次佛指舍利赴港供奉,可使更多的香港佛教信众有机会朝拜供奉,而且目前我国台湾以及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各国等地区,都有佛教高僧和信众表达前往香港观瞻舍利的愿望。佛祖的慈悲,保佑香港民众福报,保佑香港稳进和经济繁荣,促进香港社会风气更加和谐、健康、有序的发展,更加紧密的促进内地与香港佛教界的文化交流,以此为契机,弘扬中国佛教文化和祖国传统文化,对增进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人为本 复兴佛教文化
当记者问到作为中国佛教协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历史进入到21世纪,您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怎样定位时,学诚法师说:中国佛教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佛教不仅在启迪智慧、净化人心、导人向善、解脱烦恼等精神文明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作出了特殊的贡献。21世纪中国佛教的发展,应该是以坚持佛教根本教义为前提,传播正信佛法为宗旨,弘扬传统文化为责任,准确定位,有选择地吸纳对佛教有裨益的其它各种思想文化;将继续坚持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国际交往三大优良传统;契理契机,倡导“人间佛教”,切实加强佛教的自身建设,大力培养合格僧才,提高四众素质,再塑佛教的全新面貌,积极地推进佛教事业的发展,这也是佛教始终坚持的发展方向,使佛教能与时俱进,开创中国宗教事业的新局面。
学诚法师说:我们佛教也要与时俱进。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要把握这个机遇,把佛教的精神用科技的方法和信息的手段,传播给社会大众,真正让大众分享到佛法的智慧、法喜,让我们自己内心生起智慧、充满喜悦。
站在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来观察佛教的普世性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慈悲、智慧、平等、宽容是其始终不变的主题,佛教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人文资源。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加强佛教文化建设是佛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内容与途径,是佛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寻求新的自我定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与时具进 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形成,特别是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后,面对海外各种思想的渗透和传播,如何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何充分吸纳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学诚法师认为: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摆在21世纪中国人面前的严峻问题和挑战。在挑战面前,中国宗教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人类的和平繁荣,为人类文明的交流重建做出应有的不负于伟大时代的贡献,这是中国宗教界人士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
更加开放的中国需要更加开放的宗教,而更加开放的宗教对中国宗教界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宗教界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警惕西方国家利用宗教干预别国内政,实施侵略政策,充当“世界牧师”角色。历史经验表明:我国宗教方面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大都与此有关,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是我们宗教界人士的神圣职责。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纵观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1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了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对新世纪全国宗教工作做出了极具战略意义和前瞻性的指导,江泽民主席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宗教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进一步指出:“要了解当今世界必须了解宗教”。不了解宗教,就不可能了解世界,可以说了解宗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基点。只有了解世界宗教的状况,才能顺利进行文明的交汇与融合,才能有效进行文化的交流与吸纳,才能构建一个与世界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对话的平台。对宗教问题在当今世界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影响绝不可低估。”
当代中国宗教积极参与多元文化,包括多元宗教文化的比较对话;充分挖掘、大胆吸纳、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积极主动地吸收世界各大宗教中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国家安定繁荣、世界和平安宁的因素。以整个人类文明作为我们道德建设的资源,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需求。所以,以佛教文化为纽带,以信仰为根本,用佛教慈悲、平等、无我的精神,为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祖国统一、世界和平发挥积极的作用,已成为佛教独特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必将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和平事业成就更大的功德。
加强自身建设 培养高素质僧才
当记者谈到佛教教育、建设问题时,学诚法师认为:这个问题关系着佛教的存亡、兴衰和发展。他指出:“佛教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赵朴初居士早在87年五代会和93年六代会中就提出,现代佛教关键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人才。学诚说:要大力倡导“人间佛教”,加强自身建设。利用高科技弘扬佛法是佛教界必须重视的一种方式,利用网络扩大佛教弘法空间是年轻一代僧伽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每个佛教寺院应该重视的问题,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教育,尤其是学佛人的修行素质上的教育。同时要大力加强对宗教理论的研究,尽快建构能融会东西文明、容纳世界宗教研究成果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理论体系。对宗教的本质、功能、作用等作出客观公正、全面科学的评价,对宗教与经济、宗教与道德、宗教与社会、宗教与邪教、宗教与现代化等展开全面的研究,特别是要结合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面临的各种危机有的放矢地进行宗教研究。思想理论的滞后必然导致实践方面的裹足不前,因此加强宗教理论研究是新世纪中国宗教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佛教界主要从制度重建和佛教教育两方面着手。自八十年代以来,大陆佛教界办了数十所初、中、高级的佛教院校,旨在培养佛教人才,提高僧伽素质。与此同时,教界也充分意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下大力气培养一批能融会中西、博通古今,既明悉当今世界宗教状况,又有中国宗教深厚功底的宗教界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成为多元宗教文化交流的桥梁,还要成为传播中国宗教文化的使者,在国际宗教界展示中国宗教和中国宗教徒的风采。同时,这些人才还必须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状况,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高屋建瓴,构筑当代中国宗教的宏基伟业,并成为抵御邪教发生、蔓延的坚强堡垒。振兴中国宗教的希望在人才。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探索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方法与新途径。深入社会,关注人生,在实践中寻找宗教在现代社会新的切入点与结合点。增强宗教感召力、吸引力是防止邪教产生、蔓延的最有效途径,而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起而行之,而不仅是坐而论道。新世纪召唤中国宗教徒奋发有为,伟大时代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不辱使命。
法门寺因存藏佛指舍利而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圣地之一,您作为法门寺方丈,您将采取怎样的举措把法门寺建设的更好?学诚法师说:法门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有责任去挖掘、研究、开发。法门寺已成为世界佛教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成为旅游圣地,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法门寺的对外宣传力度,在法门寺寺院建一个高档次、高规格的佛学院,为陕西乃至中国培养更多的佛教人才。将法门寺建设成为学修并重的清净道场、培养佛教人才的教学地基、国内外四众归仰的朝拜中心、弘扬佛教文化和进行海内外联谊的重要窗口。法门寺得天时、地利、人和,在新一届佛协的领导和四众弟子的支持下,一定会建设得更加清静庄严。
- 【上一篇】:科学仪器下惊现应县佛牙舍利的神奇性
- 【下一篇】:灵魂不灭的科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