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菩提心(註)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態與實踐,如此的行為與思惟模式,是世間至覺、至高的教育與修行。懂得菩提心的修行,才是我們最優質的生活方式。
註:菩提心,全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譯為無上正等正覺心。菩提心是一切諸佛的種子,是一切正願之始。
2.菩提心是廣大、喜悅、清淨的,並且是極難得、可貴的;而當生起、擁有菩提心時,我們將是全世界最為幸福與踏實的人。各位生起菩提心了嗎?擁有菩提心的我們,從今而後不准再憂愁,也不准再為自己而哭泣;身為菩薩的我們,要為眾生的受苦,流下慈悲的眼淚。
3."菩提心"就是悲智平衡與圓滿的極致狀態,蘊含實相、包容、大力與慈悲等一切正面能量。培養一顆完美的菩提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圓滿菩提心可以從最簡單的地方做起,例如讀經、禪修,或者只是買少許的物命,正確地放生等等。
4.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顆佛心,也就是菩提心。要用佛心來過生活,長養自己的佛心,讓它日趨茁壯,澈底轉化凡夫心為佛陀的心─即圓滿的菩提心。
5.我們是佛陀的弟子,就要學習佛陀的心,亦即學習菩提心;學習以菩提心應對平時的待人接物,以菩提心關愛一切生命,更要以菩提心來念佛持咒、用功修行,將所修的功德分享予眾生。如此,我們的心境將會有很大的轉變,因為我們的心與佛的心相應,自然無礙,就漸漸超越煩惱執著,突破自我。
6.什麼是最好的動機與發心呢?最好的發心,願一切眾生皆能離苦得樂、成就佛道的菩提大願,為最高尚的發心與動機。所以,成就眾生,就是在成就我們高尚的偉大人格。
7.佛教,可以稱為佛陀教育或正覺(註)教育,它所強調的是個人對於內心發展的責任,也是一條深奧的理性與感性的互助之道。內心發展的責任,就是對於眾生的慈悲心與責任心,對自己則要有精進心與菩提心。這一條深奧的修行之路,所實踐的是淨化自己,與關懷眾生兩項任務,也就是智慧與慈悲的融合與圓滿。
註:正覺,就是證悟一切諸法的真正覺智;也就是如來的實智。
8.菩提心,力量是不可思議的!透澈實相並且廣運悲心的菩薩們,為了利益眾生,不僅能夠犧牲自我,甚至還能廣現神變、支配萬物;這些都是由於菩薩的菩提心而來。菩提心才是開闊圓滿清淨的不思議狀態!我們要為培育此菩提心而精進。
9.永恆的依靠,不是男女、不是財富、不是名利,我們盡未來際的永恆依靠,是勇猛的精進狀態─亦即"菩提心"。菩提心才是我們永遠的肩膀。聞思正法、實踐佛道,或許有時身體會感到疲憊,但心不要累就好了;沒關係的!心保持快樂就好,修行就是如此。
10.如果有人能夠具足難得可貴的菩提心,一心只掛念著其他眾生的痛苦與慧命,深切地祈願並實踐利益眾生的大行,這樣將能得到善法的利益,尤其能夠成就無上菩提之道;而且此人的德行與福德,將遠勝梵天。
- 【上一篇】:【把逆境恶缘当做佛菩萨来磨练】
- 【下一篇】:心态改变生命,习惯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