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应该有积极的态度而不是疑惑
出处: 录入: 上传时间:2014-07-31 11:58:37 点击次数:
末法时期,人们对放生不再有积极的态度,而且存在许多的疑惑,最普遍的观点是:鸡鸭鱼肉一道菜,就是供人享用的;其次,认为环境的恶化,气候的变迁,放生的动物可能由于不适应而死亡,或者被同类吃掉。甚至有的外道认为,佛教的放生是假慈悲,对人类的关爱都没有做好,对低于人类的动物去爱,有何益处?此大谬误!这些都是基于外道对爱的定义的狭隘性,没有佛教对爱的定义的博大同体,对于人类的爱无非是“雪中送炭”亦或“锦上添花”,对动物的爱是拯救生命。环境的影响是存在的,把放生与否归于环境的恶劣是片面的,是没有真正领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深刻意义,是视人类生命重于动物生命的狭隘心理,如果真正出于对众生平等,本无差别的观念着眼,我们不妨和动物进行一下“换位”,环境的影响不仅仅对于动物,人类也是其中之一,可人类能够不断提高防范措施,抵御着环境的侵袭,动物没有这样的能力,顺其自然的生存方式使它们面对环境的恶劣而饱受艰辛,如果现在把人类与动物的生存条件交换一下,那么,人类恐怕就要“灭绝”了。
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要知道别人一样是不喜欢的,人最忌讳死,人宁可死在病床上,谁愿意死在刑场?放生的动物是回归大自然,尽管一样是死去,可死得其所。我们每每可以常见被刀砍斧剁、鲜血淋漓的动物,也看到被煎炒烹炸的动物,如果换成是自己,谁会愿意啊?人类哪怕有一点点的小病,马上去医院治疗,对动物又何必如此残忍呢?放生的动物可能由于环境的变迁而过早死去,但那是它的“家”啊,那是它应该去的地方啊,最起码躲过了被刀砍斧剁前的恐惧,人在自然死亡时,还非常恐惧,如果被押赴刑场,或是被折磨致死,那恐惧的心理是何等的绝望?
《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食者,即杀我父母。”此语就充分体现了佛教的大慈悲精神与放生的深刻内涵,所以,我们行放生不必有太多的疑惑。只是我们在放生时,多考虑一下物种的和谐,放生的环境要尽量好一些,同时,为了避免再落入捕杀者的手里,放生活动不益过多的宣传,如果条件许可,放生的地点要远一些,一句话,促使被放生动物活的时间长一些,多享受一些属于自己的快乐。
我亦凡夫,随本地寺院常去放生,每当看到回归自然中的动物,不自觉泪水就会流下来,那种欢快、那种自由、那种与天地、物种和者为一的美妙感觉,是无法形容的。
- 【上一篇】:放生的最佳方法
- 【下一篇】:索达吉堪布:“不要把放生当成一次郊游”